top of page

關於擂茶
擂茶為客家人特有飲食文化,過去因戰亂、遷徙,物資匱乏,而當有朋友到家中作客時遇盛情款待,
但無奈家中只有少許穀糧,深怕招待不周,因而將穀物炒熟後與少許茶葉在擂缽中慢慢研磨,
後沖入熱水,頓時香氣四溢,即為充飢解渴的擂茶。
南宋詩人陸德章的一首詩盱眙旅舍:「道旁草屋兩三家,見客擂麻旋點茶。漸進中原語音好,不是淮水是天涯。」
這首詩中說到了師人來到客家村莊時看見的場景,客家人在擂茶的場景。客家人正餐的擂茶為鹹食,
在擂缽中加入少許茶葉磨碎沖入熱水,即為茶湯,佐以豆乾、蘿蔔乾、芹菜、香菜等,拌入白飯並沖入茶湯食用。
點心時的擂茶,以甜味為主,於擂缽中加入茶葉、花生、芝麻等,沖入水加糖。即為現在市面常見的擂茶飲品。
擂茶的主要工具為擂缽與擂棒,擂缽為陶土拉胚製成,在缽內製作紋路,擂棒由芭樂木、油茶樹、九重木為主要取材,裁切去皮陰乾即可使用。
bottom of page